日期:2012-07-17 來源:東北新聞網
-----------------------------------------------------------------------------------------------------------
70歲癌癥老人的最后90天
“盡早讓你老伴回家等日子吧。”盡管老伴已經去世,但一年前醫(yī)生的這句話至今仍縈繞在67歲王女士的耳畔,揮之不去?;厥淄?,盡管從老伴被確診癌癥到去世只有一年的時間,但王女士卻覺得有一個世紀般的漫長。“臨終關懷”這一曾經冷冰冰的字眼,通過近距離接觸、體驗,逐漸變得溫暖。對于死亡,她有了全新的理解與感受。
噩耗 查出胰腺癌晚期
王女士的老伴姓馬,比她大3歲。一年前被診斷為胰腺癌晚期。老兩口有兩個女兒,10年前分別移民加拿大、德國,在那邊嫁人生子。馬先生患病前,倆女兒為盡孝道,甚至幫父母辦理了移民申請,如果沒有意外,老兩口很快就能赴國外與女兒們團圓了。
雖然周圍親朋勸了又勸,馬先生還是選擇了手術治療??墒?,手術結果早在預料之中:癌細胞“飛”了!此后,馬先生不斷地處于住院、回家、再住院、再回家的數次輪回中。
迷惘 哪里能接受治療
隨著時間流逝,馬先生越來越瘦,精神越來越差,疼痛像一條毒蛇,如影隨形。“我快要死了,能讓我住院做個安慰治療,少一點痛嗎?”在清醒的片刻,馬先生曾痛哭流涕地懇求。
兩個女兒陸續(xù)從國外回來。望著病榻上消瘦的父親,淚水漣漣的她們卻束手無策。聯(lián)系很多家醫(yī)院,醫(yī)院稱沒床位,其實是不愿收治。“住ICU重癥監(jiān)護室吧,就是花費太大。”有親戚出主意。
于是,娘仨一起去了ICU。在那里,她們碰到一位肺癌晚期老人,“要想救老人,必須進行氣管切開,人工插管上呼吸機。”一個月過去了,這位老人“深度昏迷,渾身插滿管子,靠呼吸機喘氣,比家人想象得要更痛苦”。
經歷 最后日子過得從容
如何讓父親死得有尊嚴?倆女兒首先想到了國外的“家庭醫(yī)生”,還別說,在自家附近的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確有相似的服務??墒牵芸炀陀龅诫y題:“父親隨時都會有危險。社區(qū)醫(yī)生雖然是接收了,但他們工作忙,要隨叫隨到真的很困難,而且急救設備和技術力量也不足。”
最后,她們把父親送進位于鐵西區(qū)滑翔路附近的一家醫(yī)院。與先前耳聞目睹的場面截然相反。“一切都是靜靜的,聽不到任何的哭聲和喊聲。”在這里,馬先生走完了他人生最后的90天。
在病房里,通過觀看影片、心理疏導、開放交談,醫(yī)護人員會和病人及家屬一起探討病情,制定護理方案,消除忌諱和恐懼,坦然面對死亡。馬先生陷入深度昏迷后,被轉移到了“關懷室”。在這間專為進入彌留之際病人留出的房間,馬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完此生最后的旅程。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作為沈陽乃至全國較早開展臨終關懷的機構之一,這家醫(yī)院的寧養(yǎng)病房已開辦12年。在最近兩年多的時間內,該病房已收治臨終病人近900人。迄今已有數千名癌癥晚期病人在這里度過生命的最后時光,有尊嚴地微笑著離開。
我們身邊,哪里可以“臨終關懷”
調查一:公立醫(yī)院不能“插班”
“我家經濟條件還可以,父親在鐵西這家醫(yī)院住了不到半年時間,花了近10萬元。”馬先生的女兒稱。
記者詢問了沈城多家知名大醫(yī)院,被告知:能提供臨終關懷的醫(yī)院比較少,建議考慮小一點的二級醫(yī)院,不要找大的三甲醫(yī)院。
其中,一家治療腫瘤的??漆t(yī)院答復,“我們醫(yī)院的病人都沒有地方住院,外面的病人住進來很難。”該院住院部相關人員無奈地表示,“在我們這兒能刷醫(yī)保卡,一些民營醫(yī)院則不能。”隨后,記者與另一家設有關懷病房的綜合醫(yī)院取得了聯(lián)系。據介紹,目前開放10余張床位也已全部滿額。
調查二:民營醫(yī)院床位富余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沈陽很多民營醫(yī)院也設有“關懷病房”,相關床位大多分為多人間、雙人間、單人間,個別的還有VIP間,每月費用從近2000元到上萬元不等。最普遍的雙人間,平均月花費需兩三千元。按每日費用計算,至少也要百元左右,最高可上千。記者了解到,民營醫(yī)院床位有富余。
調查三:養(yǎng)老院不具備治療條件
采訪中,記者得知沈城很多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養(yǎng)老院,也設有“臨終監(jiān)護室”,老人彌留時提供救治,去世后協(xié)助家屬處理在前往殯儀館之前的一些事宜。但是,這些臨終關懷服務目前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養(yǎng)老院的“臨終監(jiān)護室”基本不對外開放,只面向老人,而且是院內老人。其次,這些比較有知名度的養(yǎng)老院,都相當難進。位于鐵西區(qū)馬壯街附近的一家養(yǎng)老院工作人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2009年開始,老人到這里居住養(yǎng)老,就需要提前預約登記了。
事實上,養(yǎng)老院的“臨終關懷”很有局限性,服務對象大多以患慢性病老人為主。而面對癌癥晚期、腦溢血等類型患者,一般不具備搶救治療條件。
疑問
資源奇缺啥原因?
臨終關懷,資源奇缺,原因何在?采訪中,記者聽到了以下幾種聲音。
——醫(yī)療資源有限說。臨終病人長時間住院,會造成病床周轉率慢,病人轉不出去,會耽誤有治療希望的患者就診,使有限的醫(yī)療資源無法得到合理利用。
——成本說。臨終關懷的病人不采用價格昂貴的治療手段,用藥也都是選用一些相對便宜的緩解病癥、減輕疼痛的藥物,醫(yī)院的醫(yī)療服務水平又要保持住,長此以往,怕難以為繼。
——糾紛說。臨終病人病情多變,有時,原本一切生命指征都很正常,但突然間就會出現高危情況,家屬一轉身人就沒了,這種情況會令醫(yī)患關系更加緊張。
釋疑
護理需遵循三個原則
據專家王教授介紹,臨終關懷的護理原則,大致有三方面內容。
一是以照料為中心。對臨終病人來講,治愈希望已變得十分渺茫,而最需要的是身體舒適、控制疼痛、生活護理和心理支持,因此,目標以由治療為主轉為對癥處理和護理照顧為主。二是維護人的尊嚴?;颊弑M管處于臨終階段,但個人尊嚴不應該因生命活力降低而遞減,個人權利也不可因身體衰竭而被剝奪。只要未進入昏迷階段,仍具有思想和感情,就應維護和支持其個人權利,如保留個人隱私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參與醫(yī)療護理方案的制訂,選擇死亡方式等。
三是提高臨終生活質量。不能片面地認為臨終就是等待死亡,生活已沒有價值,為此,切不可對病人表現出態(tài)度冷漠、語言生硬、操作粗魯。
喜訊
臨終關懷在社區(qū)
日前,《遼寧省民政事業(yè)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公布,其對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城鄉(xiāng)社區(qū)建設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guī)劃:2015年遼寧每個縣(市、區(qū))至少建立一所床位500張以上集醫(yī)療、養(yǎng)護、康復、托管、臨終關懷于一體的示范性、綜合性社會福利設施。全省將完成1500個750-1600平方米的社區(qū)老年日間照料服務設施建設。
今年,沈陽市將投入1000萬元資金,再建100個老人日間照料站。日間照料有10個服務項目。對新建民辦養(yǎng)老機構,政府每張床位還補貼2000元。屆時,臨終關懷病床有望在社區(qū)照料站出現。
三組數字
老齡、空巢、癌癥
遼寧省人口老齡化發(fā)展速度加快。預計到2015年,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超過863萬,約占總人口的20.24%。全省約有130萬空巢老人、特困老人、失能老人等需要不同形式的長期護理。
沈陽市老年人口122.9萬,占總人口的17.1%。預計2015年全市老年人口將達到164.6萬,約占總人口的21.6%。
遼寧省抗癌協(xié)會副秘書長孫女士介紹,根據2008年遼寧省調查數據顯示,沈陽每年死于癌癥的人數在1.4萬人至1.5萬人之間。目前沈陽癌癥死亡率在全國平均值之上。
一個解釋
臨終關懷
臨終關懷不是治愈療法,而是專注于患者在將要逝世前的幾個星期至幾個月內,減輕其疾病的癥狀、延緩疾病發(fā)展的醫(yī)療護理。臨終關懷是近代醫(yī)學領域中新興的一門邊緣性交叉學科,是社會需求和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標志。就世界范圍而言,臨終關懷的出現只有二三十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