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10-03 來源:無錫新傳媒網(wǎng)
-----------------------------------------------------------------------------------------------------------
10月1日是國慶節(jié),鮮為人知的是,這天還是“國際老年人日”。今年是《馬德里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通過10周年紀念日,促進多年齡社會的發(fā)展?jié)u已成為社會共識。昨日,記者采訪了錫城部分老年人,發(fā)現(xiàn)在身體健康、收入穩(wěn)定的空巢老年人群體中,孤獨感是他們晚年生活的最大煩惱。
自找樂子度時光
67歲的杜阿婆一說起自己的晚年生活,就忍不住嘆氣,和子女溝通少,成了她最難過的事。據(jù)介紹,杜阿婆和老伴離異多年,兒子婚后住進了岳父母家。她一個人在家很無聊,沒人說話,整天盯著電視機看,眼睛也不好受。“節(jié)日里兒子一般都是在岳父母家過”,杜阿婆說,兒子在妻子家過了這么多年,自然和那邊更親近一些?,F(xiàn)在,她習慣于有事打電話叫孩子幫忙,平時學會自找樂子,比如去兄弟姐妹家轉(zhuǎn)轉(zhuǎn),或者經(jīng)常去公園找老同事一起聊天。
有老伴才有快樂
周老伯也很希望能和子女有所交流,但要搬去和孩子們一起住,他心里有疙瘩。因為子女們天天上班忙,晚上回來還要給他做飯,總覺得自己似乎是個負擔。今年中秋節(jié),女兒開車接他去吃晚飯,可在他心底:“吃頓飯不是團聚”。老人表示,每次節(jié)日期間,孩子都會用車把他接過去,然后再送回來,每次吃飯過節(jié)更像是一種例行公事。
孩子們經(jīng)?;貋碚務劰ぷ骱蛯W習情況,聊聊家常,含飴弄孫才是最大的安慰。但現(xiàn)在連孫子都快成年了,都各忙各的。“滿堂兒女,不及半路夫妻”,老伴去世后,現(xiàn)在周老伯又找了個老伴,終于有人一起聊天、吃飯。周老伯說,他算幸運的,周邊很多老人再成立家庭,都會遇到子女方面的阻力,希望將來社會對此理解多一點。
盼望建老年公寓
“子女們都有自己的事業(yè),年收入有好幾十萬呢。”
74歲的楊阿婆子女有出息,自己的退休工資也有4000多元。每個周末,楊阿婆都會燒一大桌菜,油鹽醬醋都是好品牌,子女們連說“媽媽做的飯菜最好吃”。不過,兒女一離開,楊阿婆又忍不住感覺很孤獨,除了一些日常家務,很多時候都在發(fā)呆。
現(xiàn)在,楊阿婆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老伙伴經(jīng)常在一起玩,不過大伙分住在南北四城門,聚起來有點煩。在楊阿婆看來,最好無錫趕快開建老年人公寓,她聽說南京都有了。這種公寓與養(yǎng)老院相比,模式以租住一間房或一套房為主,更多是老年人之間的互幫互助養(yǎng)老,自由度更高些。這樣一個以老年人為主的小聚居地,老人可湊在一起做飯,相約一起外出旅游休閑也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