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12-19 來源:浙江在線
-----------------------------------------------------------------------------------------------------------
我國已經(jīng)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目前有1.8億老人,臨終、重癥老人有2000多萬。死亡的痛苦和恐懼常會伴隨他們1個月到3年,平均為10個月時間,這期間非常需要心靈的陪伴呵護。
“提奶奶,我們看您來了!”12月14日,北京十方緣志愿者們來到了北京市大興區(qū)黃村醫(yī)院老年病科給老人們做心靈陪護。
99歲的提奶奶患有腦梗,當(dāng)看到志愿者時,眼里流露出了驚喜。“奶奶,我愛你!”志愿者王菁貼在奶奶臉上輕聲地說,老人的嘴唇抽搐了幾下,護工說奶奶聽到高興啦。
“與老人們在一起,感受到他們心靈深處非??释腥伺惆?。”已做了一年多志愿服務(wù)的王菁說。
2011年成立的北京十方緣老人心靈呵護中心,由來自社會各方的志愿者組成,他們利用業(yè)余時間去醫(yī)院、養(yǎng)老院為臨終老人提供心靈陪伴服務(wù)。目前已有1000多名志愿者加入,完成了3000多人次心靈陪伴服務(wù)。中心利用現(xiàn)代心理學(xué)技術(shù)和方法,借鑒社工學(xué)和現(xiàn)代廣義科學(xué)理論,在傳統(tǒng)文化指導(dǎo)下為臨終者提供心靈陪伴服務(wù),讓老人能夠平靜地面對最后的時光。
“‘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是我們在與老人接觸中默默的心里對話。當(dāng)我們通過目光、按摩、音樂等方式多次陪護老人后,他們從陌生、疑惑、排斥到和我們眼神交匯,直至眼淚奪眶而出,愛——在我們之間流通了。”志愿者王桂芹說。
“董大爺,這個音樂好聽嗎?”
“張奶奶,我們拉拉手吧!”
老人的眼里有了光亮,和志愿者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每次離開時,老人們不舍的眼神、不愿松開的雙手讓我們心里充滿了感恩,感恩生命的美好和珍貴。我們的付出是微不足道的,但傳遞出的愛是震撼的,這份愛將會帶給我們的親人、朋友、全社會。”十方緣發(fā)起人志愿者方樹功說。
黃村醫(yī)院老年病科陶主任介紹:心靈陪護中心的志愿者是醫(yī)院老人的貼心朋友,他們把心靈陪護貫穿在老人最后的生活治療中,很多重癥老人經(jīng)過志愿者心靈陪護后,變得開心、安詳,在愛中回家。
“方霞這孩子,是俺們的‘貼身小棉襖’,老好了! ”12月13日,記者在山東省無棣縣水灣鎮(zhèn)清怡敬老院采訪時,老人們親切地說。
李方霞今年42歲,從事敬老院護工工作10年了,今年4月榮獲了無棣縣“十大孝星”稱號。
清怡敬老院,現(xiàn)有65名老人居住,他們當(dāng)中有孤寡老人、智障老人、殘疾老人,其中年齡最大的90多歲,最小的也有60多歲。
65歲的湯成美老人患有急性脊髓灰質(zhì)炎,一直行動不便,是李方霞重點護理對象,每天早晨6點多,李方霞就來到敬老院,疊被子、洗毛巾,忙個不停。
“剛來時我也是手足無措,面對這些性格不同、體弱多病的老人,不知道該怎么干,加上工作時間沒規(guī)律,家里孩子小,挺難的。”李方霞一邊干著活兒一邊說。
李連禎老人85歲了,4年前患上了股骨頭壞死,行動都要有人照顧。李方霞每天為老人穿衣、洗臉,一日三餐,把熱飯端到老人的床前,一口一口地喂,天氣好時就推著老人出去曬太陽,聊家常。
敬老院的老人們,一半以上有各種各樣的殘疾,10年的護工工作,讓李方霞積累了護理老人的相關(guān)醫(yī)學(xué)知識,為大小便失禁的老人擦屎擦尿,為肢殘的老人洗腳洗澡,為行動不便的老人喂飯喂藥,為失明的老人讀書讀報……
每當(dāng)說起敬老院這些“父母”時,李方霞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照顧好這些老人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責(zé)任,我就是他們的親‘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