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2-11 來源:文匯報
-----------------------------------------------------------------------------------------------------------
除夕下午2點半,徐匯區(qū)社會福利院3樓,十分安靜。
“平時這一層住著30位老人,這兩天很多老人都被家人接回去過年了,還留下十來個人。”福利院的護理工甄鳳霞說。
“這里就是我的家”
甄鳳霞在福利院里已經(jīng)做了6個年頭。記者見到她的時候,她正跟82歲的張教授聊天。張教授頭發(fā)花白,箍著一個大紅的發(fā)卡,靠著沙發(fā)曬太陽,看起來格外精神。
張教授的獨子住在美國,去年11月剛回國探望過老母親,平時與張教授就打打越洋電話,“因為時差,他電話來的時候總在晚上9點以后,這之前他都忙。不過我現(xiàn)在跟他用Email聯(lián)系了。”80多歲的老太太說起自己學(xué)電腦的經(jīng)歷,驕傲之情溢于言表,“福利院里組織老人學(xué)電腦,只有我一個人學(xué)出來。我會英文,拼音難不倒我。”
“今天中午的水餃好吃嗎?”一旁的另一名護理工插話。“水餃可以,我吃了這么多……”張教授用手比出了一個“十”字。護理工樂了:“這是過年我們院里自己包的,平時人多,我們還包不過來呢。” (下轉(zhuǎn)第三版)
“過年啥感覺?”記者問。“無所謂。這里就是我的家,干凈,人也好,吃得也不錯。”老人忽然話鋒一轉(zhuǎn),又絮絮地講起了兒子的成功經(jīng)歷。
“你們更要身體健康”
電視里的京劇唱腔斷斷續(xù)續(xù)地從走廊一頭的房間傳出來,夾雜著聽不真切的喊聲。“那是顧教授,聽力不太好,他總怕別人也聽不到,所以講話特別大聲。”甄鳳霞說話的間歇,電梯門開了,幾個中年人走了出來,正是顧教授的兒子和媳婦。
“顧教授身體不是很好,家里專門給他雇了24小時的看護人員。”甄鳳霞說,福利院里有很多這樣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過年進進出出,反而對他們不好,子女們只好帶著飯菜來看看。
說話間,陳阿毛老人從房間走了出來,一步一挪地鍛煉著腳力。一會又跑到八仙桌旁坐下,自顧自地玩起撲克牌——“通關(guān)”??戳艘谎圩顭狒[的房間,她嘟囔著說,“我的子女早上也來接我回去過年,我沒答應(yīng)。”陳老太說話時嘴角總是習(xí)慣性地?fù)P起,“這里好呀,清靜,要是不好,我肯定想家的,但我現(xiàn)在不想。”
“阿毛,快‘通關(guān)’呀!”護理人員湊了過來。“我剛才通了呀!”陳老太笑得合不攏嘴。“那你今年肯定要發(fā)財。”聽了護理員的話,陳老太開心得邊鼓掌邊說,“要身體健康,不要發(fā)財。你們青年更要身體健康,我們才能健康。”
菜式跟老人一模一樣
走廊盡處,走出了一家四口,女兒小心翼翼地握著老母親的手,走向電梯。“你看,老人跟小孩子似的,新年出去必定是新衣服、新鞋子。”甄鳳霞一旁看著,露出微笑。
幫老人分好飯菜,甄鳳霞和同事終于喘了口氣,在工作間就著不銹鋼盤子吃起了“年夜飯”,菜式跟老人的一模一樣。“我這樣就可以了。孩子們在家吃火鍋,樂呵一下就算過年了。一會老人吃完再收拾一下,七八點鐘他們就休息,今天也算差不多了。”
離開福利院,路過門房,里面的何師傅也正吃著簡單的“年夜飯”。“今天有27位老人的家屬來探望過,9位老人被接回了家。”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