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2-20 來源:揚州網(wǎng)-揚州時報
-----------------------------------------------------------------------------------------------------------
以往犯了殺人等重罪的被告人,往往破罐子破摔,不聘請律師辯護。而從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guān)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gòu)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昨天,曾因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獲得司法部表彰的全國“百優(yōu)法律援助精品案例”獲得者劉志偉律師,收到了法院的開庭通知書,他的身份是去年一起涉嫌故意殺人案的辯護人,這起案件也是新刑訴法生效后,我市第一起給可能判無期或者死刑的被告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
■神速
敬老院突發(fā)血案
2小時兇手歸案
去年10月8日14點55分,我市110指揮中心接到報警,稱江都大橋養(yǎng)老院里發(fā)生一起兇案。警方很快趕到現(xiàn)場。根據(jù)現(xiàn)場反饋,兩個五保戶老人發(fā)生沖突打架,其中一方用剪刀把另一方刺傷,傷者因搶救無效死亡。據(jù)了解,死者姓王,66歲,江都大橋人。犯罪嫌疑人馬某已經(jīng)逃離現(xiàn)場。
警方了解到,馬某年紀很大了,沒有通訊工具,分析認為藏匿在當?shù)氐目赡苄暂^大。根據(jù)嫌疑人的體貌特征和當時的衣著特點,民警沿途進行訪問,并對可疑人員進行逐一甄別和盤查。并在馬某的親屬家周圍進行設(shè)伏。后來,在距離馬某親屬家200米左右的河邊,發(fā)現(xiàn)了一個形跡可疑的人,民警隨即上前對他進行盤查,證實他就是犯罪嫌疑人馬某。馬某對其犯罪行為供認不諱,警方遂將其抓捕歸案。從案發(fā)到抓捕成功,用時僅2小時多一點。
■追源
兩位孤老漢為何“刀光劍影”?
馬某案發(fā)時已67歲,兩個年近古稀的老人打架,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他動了剪刀呢?經(jīng)了解,竟然是為進出敬老院而引發(fā)的小糾紛。案發(fā)當天,馬某帶著600元的積蓄準備出去玩,可是走到敬老院大門那里,門衛(wèi)朱某以敬老院不允許隨便出去為由拒絕放行,馬某當時就很生氣,認為朱某故意為難他。
這期間,敬老院負責人外出歸來,正遇見他們爭吵,便問怎么回事。馬某先說他的一個親戚去世了,后改口說是另一個親戚去世了,該負責人便打電話核實。但馬某硬要從小門鉆出去,朱某便拉住他,而此時,此案的被害人王某也剛好出現(xiàn)在大門外,便幫著朱某把馬某往門里推。
馬某到案后供述,王某在推搡他的過程中還打了他。在拉扯中,馬某隨身攜帶的袋子掉在了地上,一把剪刀露了出來。馬某供述,當時他一再強調(diào)和王某老家是一個地方的,辯護律師劉志偉認為馬某的這句話就是示弱和央求,強調(diào)兩人頗有些“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意味。馬某稱,王某依舊不依不饒,還用拳頭打他,將他惹怒。馬某撿起剪刀朝王某亂戳,王某頭部立刻出血,而且不說話了,馬某撿起散落在地上的東西就離開了。
■對決
故意殺人還是故意傷害?
當警方問馬某為什么要用剪刀戳人時,馬某表示,對方不讓他出去還打他,“當時他打我,我就急起來了,心想你想要我的命,我也要你的命。”馬某解釋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戳傷拉倒,要是戳死了,他也就不想活了。當被進一步問及為什么會隨身攜帶剪刀時,馬某的回答讓人咋舌,他稱平時想出去,但常遭到拒絕,他感到很不滿。這次他準備把家當都帶出去,再也不回來了,如果遇到別人阻攔,他就拿剪刀戳對方,所以帶了剪刀。
檢方的起訴書指控馬某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鑿、充分,應當以故意殺人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而馬某辯護人劉志偉律師閱卷后認為,不應該以故意殺人罪起訴,馬某的行為涉嫌構(gòu)成故意傷害罪。兩項罪名的量刑有著天壤之別,前者極有可能被判極刑,而后者“回旋余地”較大。
劉志偉認為,不管從犯罪的主觀意識還是從實施犯罪的客觀行為上,以故意殺人罪起訴和定罪都值得商榷,屆時庭審時,他將從定罪和量刑上給馬某做辯護。
■反思
給老人物質(zhì)饋贈不如“常回家看看”
知情人士透露,案發(fā)和馬某的性格以及平時的壓抑密不可分。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不僅僅是敬老院的老人,就是平時一般家庭的孤寡老人,性格內(nèi)向和長期壓抑的大有人在。如何疏導他們的心理問題,防止悲劇的發(fā)生呢?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揚州若水心理工作室負責人唐潔分析,許多孤身老人缺乏足夠的家人關(guān)心和溝通,平時憤怒或者悲傷的情緒容易被習慣性的自我積壓,得不到宣泄,一旦遇到了一個刺激點就會像火山一樣爆發(fā),做出出乎意料的舉動。唐潔建議家有孤身老人的市民,物質(zhì)饋贈不如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及時掌握老人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她也建議孤身老人要主動與人溝通,多參加體育運動和文娛活動,平時種種花草等,快樂度過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