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3-01 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
-----------------------------------------------------------------------------------------------------------
一次座談會上,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向在座的干部們提出這樣一個倡議:新年,大家每天陪老人一小時如何?
夏書記算了這么一筆賬:每天陪老人一小時,一年是365小時,折合下來是15天。和老人為我們的付出相比,一年陪老人15天,多嗎?確實不算多!老人把子女培養(yǎng)到法定成年人的年齡就是18歲,此后,哪一刻離了老人的操心?兒女上大學老人要操心,找工作老人要操心,即使談戀愛、結(jié)婚、生子,恐怕老人還得操碎了心……
浙江有句土話:“夫妻是緣,子女是債。”此話的主要含義是,老人為孩子一輩子含辛茹苦。作為子女,每天陪老人一小時這么簡單的要求,恐怕很多人都沒能做到。在外地工作的,自不必說了;即使在同一城市,大部分的小兩口也都是關(guān)起門來過日子。據(jù)調(diào)查,我國空巢家庭達13.2%,已婚子女75%不與父母同住。
“倚閭盼兒歸”成了生活常態(tài),很多老人甚至把周末與子女團聚,當做莫大的福分。我的一個接近退休的同事告訴我,每到周末就心情特好——因為兒子一家明天要回來!平時節(jié)儉的他,周五一大早就會到菜市場采買。
報上曾刊登過一則老太太摁馬桶的新聞:說是家在農(nóng)村的宋老太第一次住進了城里兒子的家,她發(fā)現(xiàn)家里有件特別新奇的東西——抽水馬桶,老太太以為用水就像村里用井水一樣不要錢,于是,沒事就蹲在馬桶邊摁一下開關(guān),兩個月的時間里,竟抽走了98噸自來水。
問老太太不停摁馬桶的原因,老太太的解釋令人心酸:“每次摁完以后,都覺得挺有意思。”有人評論:老太太摁的不是馬桶,是寂寞!
那么,我們再問一句:寂寞的背后呢?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孝道。令我們難堪的是,在物質(zhì)財富比任何時候都要豐富的今天,我們的孝道文化卻越來越淡?。汉芏嘧优J為,只要給了父母錢,就算盡了孝心,而忽略了父母精神層面的需要;還有不少人,把“啃老”視為天經(jīng)地義;更有甚者,不但不思反哺,反而頻頻坑爹。
不管我們愿意不愿意,每個人都要走向老齡。我國現(xiàn)有老齡人口已超過1.6億,且每年以近800萬的速度增加。你希望的是一個怎樣的老齡生活?老有所養(yǎng)、子女繞膝、含飴弄孫、其樂融融的天倫樂圖,應該是每個人的期盼。
要達到這樣的理想境界,該怎樣去努力?除了政府有關(guān)部門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功能,多為老人提供養(yǎng)老保障、多給老人提供交流機會、多吸納老人參與文娛活動外,作為子女,每個人都有義務去營造孝道氛圍——因為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從現(xiàn)在做起,每天陪老人一小時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