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7-13 來源:河南日報
-----------------------------------------------------------------------------------------------------------
7月5日,記者來到鄭州鄭東新區(qū)某建筑工地采訪,幾位農(nóng)民工談了他們對養(yǎng)老的打算。
見到穿戴整齊的孫化雨時,若非他鞋面上蒙著一層土,記者還真不相信他是一名建筑工人。
“俺做電工,一月工資近5000元,收入雖不低,但要養(yǎng)活一家人,壓力還很大。”孫化雨說,兒子上初中后住校,媳婦閑下來也能跟他外出打工。如今她在工地開施工電梯,月收入雖只有1800元,手頭卻明顯寬松不少。
談起家里的主要開銷,孫化雨表示,孩子開銷最大,包括學費、吃的和用的。“掙錢就是養(yǎng)孩子、養(yǎng)老人,天經(jīng)地義。”他說,將來自己老了,也得靠著兒子。
“俺有兒子,俺怕啥?”當記者問起孫化雨老了后怎么辦,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和孫化雨的“養(yǎng)老經(jīng)”不同,農(nóng)民工趙興吉表示,喝足墨水的孩子將來肯定比自己有出息,為了不拖孩子后腿兒,他決定回家養(yǎng)老。
“老家還有一塊地,親人也多,怎么都好生活。”說起老家,漂泊多年的趙興吉雙眼放光,他的老家在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雞場坪鄉(xiāng)壩上村,那里四季如春,空氣清新,“吃的菜都是新采摘的,一掐就出水兒。”
趙興吉說,家里窮,當初為了混口飯吃,初中一畢業(yè)就跑到鄭州來干土石方。后來干出了經(jīng)驗,也積累了六七萬元錢,就從老家拉了個隊伍,承包建筑腳手架安裝。“如今年收入20多萬,給工人月工資都發(fā)5000元呢!”
“除了錢夠花,媳婦家是中牟的,有當?shù)貞艏?,孩子上學、住房都不成問題。但選擇回家養(yǎng)老,也是看中了老家環(huán)境好,空氣好。”精明的趙興吉說。
做過“北漂”,跑過山西,到過河北,最終在鄭州安定下來的砌墻粉刷師傅牛照興說:“俺就想咋能在鄭州買兩套房,俺一套,兒子一套,全家人團團圓圓在鄭州一直過下去。在城市待久了,已經(jīng)不習慣老家的農(nóng)村生活了。”
來自泌陽官莊鄉(xiāng)牛崗村的牛照興,兒子都快高中畢業(yè)了,說到孩子,他眼里滿是慈祥的父愛。
說起養(yǎng)老,牛照興顯得比較樂觀:“就算買不起房,總能買份養(yǎng)老保險吧,國家政策越來越好,還能餓死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