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質量(Quality of life),亦稱為生活質量、生存質量、生命質素等,是一個多維概念,包括身體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狀態(tài)及總體主觀感覺,能全面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本研究認為臨終老年人生命質量是指60歲以上老年人在臨終時期生理、心理、精神及社會生活狀態(tài)及其滿意程度,但根據研究需要采用經濟貧困與社會貧困相關指標進行具體測量。
對于晚期癌癥病人,影響其生命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疼痛。疼痛對患者的軀體、心理及社會人際關系方面均產生嚴重干擾(如軀體活動受限制,精神心理痛苦),從而全面影響生活質量。而缺乏疼痛控制又是導致臨終老年人陷于社會貧困的一大影響因素或直接原因。有研究顯示,初診癌痛發(fā)生率約為25%;晚期癌痛發(fā)生率約為50%~80%,其中約有1/3患者為重度疼痛。根據國際麻管局2000年資料,我國12.7364億人口占參與統(tǒng)計的92個國家總人數的26.07%,而嗎啡消耗量僅占總消耗量的0.8%,人均用量0.13mg;而占總統(tǒng)計人數18%的發(fā)達國家卻占到全球嗎啡消耗量的95%,人均用量為22.28mg;2001年和2002年中國的人均消耗量為0.160mg和0.195mg,而發(fā)達國家的人均消耗量為24.00mg和24.21mg。至2010年我國的嗎啡消耗量為0.7239mg,而德國的人均消耗量則為22.2097mg。據統(tǒng)計,我國現有癌癥病人700多萬,每年新增200萬,每年有150萬患者死于癌癥,80%以上癌癥患者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90%晚期癌癥患者沒有得到疼痛緩解或控制。在農村,由于缺醫(yī)少藥,許多貧困臨終老年人得不到身體護理或疼痛控制,只能忍受疼痛折磨與摧殘,生命質量低下,生命尊嚴喪失。這些都說明我國對臨終疼痛控制仍不盡如人意,患者未得到充分止痛治療。數據來源:世界衛(wèi)生組織人口數據(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opulation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