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3-28 來源:金羊網
-----------------------------------------------------------------------------------------------------------
在安徽亳州,97歲的許張氏給60歲的兒子喂水——自從兒子許全意1970年生病臥床不起后,母親許張氏就擔起了照顧兒子的重擔,從黑發(fā)到白發(fā),40年從未間斷……
許張氏老人正在照料癱瘓在床上的兒子
“靠社會”是指社會性的、民辦的養(yǎng)老機構擔負養(yǎng)老功能,以及其他非家庭非政府的養(yǎng)老情形。這就是香港著名電影《桃姐》里所呈現的情態(tài)。那天我在影院里看《桃姐》,看得淚流滿面、心緒翻滾。年邁而孤獨的傭人桃姐病倒了,幾近“老無所依”,幸好有主人家的少爺成了她的“干兒子”,送她進了老人院,而且經常來照顧她,把她當做自己的母親來看待……這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反映了香港老人們的養(yǎng)老狀況,確實感人。
我曾在不同的場合,多次說過這樣的期待:我們的養(yǎng)老院,應該像幼兒園一樣多,它要分布在城市的各個地方,讓老人們方便養(yǎng)老,從而真正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養(yǎng)”。一個地方有多少幼兒園,就應該有多少養(yǎng)老院,這是最最理想的狀態(tài),個中道理不用我多解釋,細細一想你都明白。《桃姐》所反映的香港養(yǎng)老機構,就是遍布大街小巷的,不很大,但很多,相當方便。
隨著健康水平的提高,人的壽命越來越長。根據聯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年齡劃分新標準,18—44歲為青年人,45歲—59歲為中年人,60—74歲為年輕老年人,75—89為老年人,90歲以上稱為長壽老人。我們以平均預期壽命80歲來算,參照世衛(wèi)組織的標準,可以將老齡大致分為3個階段(具體可以按實際情況上下浮動):第一階段是60—74歲,退休之后、身體比較健康、還能蹦蹦跳跳的“年輕老年人”階段,這是人生的“第二青春”;第二階段大致是,75—78為“中期老年人”;79—80為“晚期老年人”,主要是指難以自理、需要更多關懷的老年人。盡管每個人的壽命不同,但基本過程大致是相同的,這就是“老齡三段論”,也就是“養(yǎng)老三段論”。
在不同的三個階段,由于身體健康狀況不同,這決定了老年人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所以需要對養(yǎng)老進行分階段對待,而不是平均用力:在第一階段,以居家養(yǎng)老為主,社區(qū)服務為補充;在第二階段,以集中養(yǎng)老為主,讓民營機構來承擔,要用大政策、大優(yōu)惠來大力發(fā)展民營養(yǎng)老院;在第三階段,以政府養(yǎng)護為主,高度重視臨終關懷。
這樣,就回答了“誰養(yǎng)桃姐”這個問題:先靠自己與家庭,然后靠社會機構,最后靠政府國家。